2017年4月7日星期五

春之迹

三月十八日,周六,在阳光爬上床头前,开启了一次说走就走的踏春之行。

事后看来,所谓说走就走,远没有字面上来得洒脱和浪漫,剩下的只是冲动,而根据冲动的惩罚定理,后果是饥肠辘辘与前路茫茫。所幸在如今被5寸屏绑定的生活中,有些方向感,便不用害怕迷路乡间,有xx支付,也不用担心囊中空空。

严格说来,也不能说是完全毫无准备。从三月入春,气候有逐步转暖的苗头时,我便和朋友提起今年定要踏春,不能空负旖旎。在一次次寒流南下的间隙中,在阳光洒满的清晨,我总会翻看成都周边的春花烂漫(如下图),身未动而心已远了又远。
RW6SM_~Y`1]HFRZZFKWFV8L

大林镇位于成都正南,出了二绕,成自泸高速与东山大道的交汇处,而"梨乡春雪"便在东山大道差不多正中的位置。东山大道一头是大林,另一头连着籍田镇(东山大道若再往西延伸过去,便是黄龙溪)。之所以能头头是道,仿佛方圆三千了然于胸,是因为在华阳车站附近换乘时,阴差阳错的上错了车。

只怪当时一切发生得太快,刚跳下车,那开往春天的巴士就从弯角来到近前;只怨说走就走,巴士都是双胞胎,同样的春装,名号还几近相同(数字只差了一)。发现上错车时,已经前行了两站,方向感提醒我车正在往西,赶忙重新规划路线。得知目的地位于籍田和大林之间,都要转乘小巴。于是坐定,既来之则安之,将错就错吧。

行驶在成仁路乡间,天府新区未来的中枢脉络正在沿途打通,除了天府大道一路向南直抵梨乡,那进了华阳城区便隐匿无踪的益州大道,又恢复了"大道"姿态悄然延伸至此。这趟巴士连通了数个街道、乡镇,因而虽是开往春天,却很多垂暮老人。我因此辗转腾挪了几次,在第三次坐下来时,瞅见了公司前任保洁阿姨。

她姓谁名谁,知道的人并不多,只东拼西凑的了解到——本地人,拆迁富。我通常是沉默的大多数中的一位,平时和她说话不多,仅限于——“您好,谢谢”,在这种情境下相遇了,自然不会上前寒暄,否则几句下来便难免尴尬。万幸的是,她没有如我一般在终点站下车,而是在某站籍田公墓旁边下了。推想起来,她应该是籍田人氏,此次可能是清明回来祭扫吧(离清明节还有段日子)。

此番插曲后,从籍田站往东,直奔梨花大道而来。不多时便到了翠湖梨乡。
DSC_0137         clipboard

大门口立着一块大石头,里子和面子各写着名号,正面是简简单单的“翠湖梨乡”,背面文艺点,刻了梨花,写着“梨乡春雪”。无一例外都自诩:国家AAA级旅游景区。这更像是扑克牌里玩法,AA——生存还是毁灭?AAA——赌上命运,AAAA——你赢了,AAAAA——打你丫作弊的,对应一下周边熟知的景点,九寨黄龙无疑是5A级上苍作弊般的美景,黄龙溪4A级值得一去,所以3A级实际算是乏善可陈的。当然,这都是后话,彼时是满怀憧憬走进了梨乡。

大门进去是笔直的人头攒动,道路两侧竟然在卖菜(你敢信?!),瓜果蔬菜风筝药材,若再有卖肉的吆喝,恐怕立即会陷入赶集的错觉。时近中午,腹中搭台唱起了空城计,日头渐隐,明媚春光已不复存。这等严峻时刻,立马掏出十块孝敬摆渡车,赶往三四公里外的“梨乡春雪”案发现场。
20170318-IMG_394820170318-IMG_3951
20170318-IMG_3952
20170318-IMG_3974

“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”。那昨夜来的应当不是春风。在一个小山头上间或的种了油菜与梨树,油菜花不吝绽放招蜂引蝶,梨花却还是骨朵居多,偶尔有些急性子的开着。唯有一棵不知“倒春寒”的开得正繁,于是所有人都围了过来,“长枪短炮”一侪花树下。放眼望去,倘若山坡上梨树全数开放,再加上坡下的亲戚——李花,这“春雪”勉为其难只能算是春城的雪,而非北方的茫茫一片。
20170318-IMG_398220170318-IMG_4017
20170318-IMG_4031

本着不抛弃不放弃骗自己的精神,我转而将目标放在了远眺过去似乎还算壮美的油菜花田。在这样的鸡血下,竟然屏蔽了肚子咕咕的抗议,迈开步子走了近两公里(望山跑死马,果然不假!)。奈何此地先天不足,既没有平原的一马平川能够容得下油菜花田化为金黄的海,又没有丘陵梯田的层层叠叠衬托得“金腰带”错落有致。只能破天荒搞了两张重口味油菜花作罢——以金黄相抗天空阴霾。又顺手拍了张酷似“植物大战僵尸”中三头豌豆的豌豆花,以慰踏春的绿色。
20170318-IMG_4016
20170318-IMG_4042

在寻找油菜花的路上,遇到约摸6旬的老夫妻,在田地边草丛里挖些什么,窸窸窣窣的。于是上前问到(西游记里唐僧语气):“老人家,我是从东土大唐,不,从成都过来赏花的,你们在摘什么呢?”“摘野菜”,老妪用普通话微笑着答道:“:是来看梨花的吧。今年气候不好,梨花开得不好,怕是要下周才会全开了。我们这里青山绿水,好得很吧。”我惊讶于她娴熟的普通话,更羡慕于悠然自得的生活情怀,但无奈时候不早,腹中雷鸣不止,匆匆寒暄几句后离开。

在道旁囫囵了一些零食后,踏上归程。在开往大林的小巴站前,又遇到一对老夫妻,男的发如银丝面色红润声如洪钟,脖子上挂着单反相机,身背偌大一个背包,说着过往踏春的旧事;女的一身简洁明快的运动装扮,端庄大方又不乏活力,笑盈盈的看着。小巴近前,一群学生样的年轻男女立马排上了熙攘的队,两位老人一下子被阻断开来。男的乐呵呵的督促说,不要拥挤,年轻人着急,让他们先上,小心一点;女的随着队伍上车,边回头唤着,不用着急,给你占位子,当心一些。看着两位老人,心里涌起暖意,再三谦让后,于倒数第二上车。车上,老两口又在规划着下一站旅途,我恍惚的听着,望着窗外飞逝的梨乡若有所思。

春之迹,遍寻不遇,倒不如夕阳垂暮明个中真意。